汽车智能网:工信部发布人工智能产业三年计划,智能网联汽车纳入重点产品
工信部印发《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行动计划以“系统布局、重点突破、协同创新、开放有序”为原则,提出四项重点任务:1)包括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服务机器人、智能无人机、医疗影像辅助诊断系统、视频图像身份识别系统、智能语音交互系统、智能翻译系统和智能家居产品在内的人工智能重点产品规模化发展;2)加强人工智能核心基础能力,包括智能传感器、神经网络芯片和开源开发平台等关键环节;3)深化发展智能制造,着重在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智能制造新模式等方面取得突破;4)构建支撑体系,支持建设行业训练资源库、标准测试及知识产权服务平台、智能化网络基础设施和网络安全保障体系等。 为推动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落实《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工信部部署印发了《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以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为主线,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产业化与集成应用,发展高端智能产品,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夯实核心基础,完善公共支撑体系,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我们认为,本次行动计划明确了未来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方向,即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以软硬件能力和支撑体系为基础,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产品和智能制造。 智能网联汽车为本次行动计划提出的第一项要大力发展的智能产品,目标到2020年,建立可靠、安全、实时性强的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化平台,形成平台相关标准,支撑高度自动驾驶(HA级)。 根据2016年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SAE)的分类,无人驾驶自动化的程度可以分为六个阶段,从L1到L5进步的顺序依次体现在操作执行、环境监控、动态监视任务和行驶情景。行动计划提出的高度自动驾驶为SAE阶段划分中的L4,即在驾驶员没有根据提示做出合理应对时,驾驶操作由自动驾驶系统完成。目前国内绝大多数汽车仍停留在L1和L2,少数豪华轿车可以到达L3,我们认为,以高度自动驾驶为2020年发展目标充分体现出国家在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方面的信心和决心。 行动计划提出,加快研发并应用高精度、低成本的智能传感器,突破面向云端训练、终端应用的神经网络芯片及配套工具,支持开源开放平台建设,夯实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软硬件基础。 人工智能在智能网联汽车的实现通过感应、分析和执行三部分实现:汽车的各类传感器(人的五官)收集关于周围环境不同种类的数据(如图像、距离等),进行标志、行人的辨识、侦测与追踪,并将信息传输到中央处理芯片(人的大脑),再结合导航仪地图数据,利用相关算法进行计算(人的思考),根据计算结果做出反馈,通过汽车部件(人的肢体)执行,完成汽车的驱动、制动和转向等功能。整个过程中,传感器和芯片算法分别是感知和分析部分最重要的软硬件基础。 以汽车传感器为例,目前车企、学术各界公认采用以摄像头、毫米波雷达和激光雷达为核心,多传感器融合的方式感知外界环境,但是主要传感器的核心技术仍掌握在国外大型零部件制造商手中,国内从事传感器技术研发的企业多处于起步阶段,在关键技术上有所突破,但距离产品实现量产仍有一定距离。 例如,毫米波雷达是实现汽车主动安全系统功能的重要传感器,主要包括天线、MMIC和信号处理模块等部分,其中MMIC芯片是技术难题,其制作主要基于CMOS和SiGe两种工艺。多数毫米波雷达前端是基于锗硅(SiGe)工艺,这一工艺更适合高频信号收发器,但是设计复杂,只为英飞凌、意法半导体等少数国外芯片厂商掌握。CMOS起初被用于消费领域,后快速发展并渗透到高频领域,这一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我国本土企业在毫米波雷达方面突破外资封锁提供机会。2017年10月加特兰发布了国内首款77GHzCMOS雷达芯片,目前正处于小批量验证阶段,或将于2018年实现量产并应用。 我们认为,此次行动计划的发布体现了国家对人工智能软硬件方面实现技术突破的支持,国内从事人工智能软硬件基础研发的企业有望迎来新发展机遇,在传感器、芯片算法等关键领域突破国外技术封锁指日可待。 行动计划指出,支持建设并开放多种类型的人工智能海量训练资源库、云服务平台等,建设知识产权等服务平台,加快构建智能化基础设施体系,建立人工智能网络安全保障体系。 我们认为,完善支撑体系对于发展智能网联汽车的意义在于:1)人工智能算法的进步建立在大量数据的基础上,开放人工智能训练资源库有助于实现数据共享,加快智能网联汽车感应、分析算法的研发与进步;2)加快部署高速率、大容量、低时延的第五代移动通信(5G)网,有助于早日实现车联网(V2X),满足无人驾驶汽车的外部要求;3)保障数据安全,防范黑客入侵。在《速度与激情8》电影中,已经出现恐怖分子通过控制汽车造成城市交通混乱的情节,因此建立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是确保人工智能产品广泛应用的前提,未来汽车安全将同手机和电脑一样上升到网络层面。 总结而言,我们认为,国家近年来高度重视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交通运输部早在2011年的《道路运输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提出“适度超前”发展智能交通。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智能网联汽车被纳入国家顶层设计。以《中国制造2025》为纲领性文件,中汽协方面,出台《“十三五”汽车工业发展规划意见》明确了智能网联汽车的推进速度;工信部方面,积极在全国范围内推动建设智能互联示范区,目前基本形成了以重庆和上海示范区为核心的两大基地,并且相继启动开园路试。本次印发的《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中,智能网联汽车为本次行动计划提出的第一项要大力发展的智能产品,明确提出了2020年高度自动驾驶(HA级)发展目标,同时三年计划中对智能传感器、神经网络芯片等核心技术的量产时间和商用进度提出要求,未来中国智能汽车行业的发展将逐渐进入有序,行业内具备核心技术的相关标的有望持续受益,推荐智能网联测试标的中国汽研,以智能刹车切入智能驾驶执行层的零部件标的拓普集团,合作松下凯翼研发智能车灯的星宇股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