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2016年投资策略:破旧立新 改革重塑估值中枢
切换至2016年银行板块将再次破净,而近几年银行板块0.8倍动态PB的估值底部给予投资者持有信心,纯看价值银行股具备20%的估值修复空间。从催化因素来看,业务分拆与重估、混业经营放开、不良贷款证券化均有可能带动银行板块获得超预期收益。 资产质量:没有那么悲观。1)市场部分观点将EBITDA/税前利润小于100%的贷款认定为不良,以此推断中国银行(4.02,-0.090,-2.19%)业不良率将超过8%。认为这更适合作为一个趋势指标,而不是一个定量指标;2)假定所有关注类贷款未来全部降级为不良,2015年上半年末上市银行真实的不良率为4.7%,也没有到8%的夸张程度;3)经济增长保持6.5%,房价下跌10%以内,测算银行净利润影响仅1.5%;4)在不侵蚀净资产的情况下,上市银行能够容忍400-600bp的不良率上升。 银行估值:处于区间下轨。用ROE-COE模型(即PB=(ROE-g)/(COE-g)测算了银行股历史的风险溢价区间为(7.3%,12.6%),再将这个风险溢价区间以及10年期国债(841.00,0.000,0.00%)利率作为无风险利率代入模型中,结果显示银行股目前的估值仍然处于估值区间下轨。 混业经营:深入灵魂的改革。随着交行收购华英证券获批,以及三大监管机构整合传闻,认为中国混业经营大幕正在拉开。对比中美银行业的收入结构,认为混业放开后中国银行业的非息收入占比长期存在20个百分点的提升空间,这将提升银行估值中枢30%-40%。同时从美国的历史来看,混业放开前后美国银行业PE从10倍提升到10-15倍,PB从1倍附近提升到1.5倍以上。 下行空间有限,改革重塑估值中枢。切换至2016年银行板块将再次破净,而近几年银行板块0.8倍动态PB的估值底部给予投资者持有信心,纯看价值银行股具备20%的估值修复空间。从催化因素来看,业务分拆与重估、混业经营放开、不良贷款证券化均有可能带动银行板块获得超预期收益,重点推荐宁波、北京、南京、兴业、中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