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用事业行业:碳市场启动发电先行,长期看好火电龙头 ...
事件: 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印发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下文简称“方案”)。12 月19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召开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启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就全面落实《方案》任务要求, 推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作动员部署。发改委确定由湖北省和上海市分别牵头承建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北京、天津、重庆、广东、江苏、福建和深圳市共同参与系统建设和运营。 点评: 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建立的背景、目的和重点任务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工作。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 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稳步推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建立碳交易体系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 《方案》要求尽快建立完善三个制度和四个支撑系统,其中三个制度包括碳排放监测、报告、核查制度,重点排放单位的配额管理制度,市场交易的相关制度,四个支撑系统包括碳排放的数据报送系统、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碳排放权交易系统和结算系统。在基础工作完成后进行系统测试,并在测试的基础上开始真正的货币交易。 全国碳市场首批只纳入发电行业 国家发改委2016 年1 月发布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重点工作的通知》(发改办气候〔2016〕57 号)中曾提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第一阶段将涵盖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电力、航空等重点排放行业”。现公布的方案明确以发电行业作为突破口开展全国碳市场建设工作,主要基于数据可获得性和碳排放体量考虑。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覆盖行业中,发电行业包括纯火力发电和热电联产,数据透明度和可信度较高;此外,近年来发电行业的碳排放量占比48-50%,以发电行业作为突破口具备指导意义。 明确发电行业纳入碳市场的企业门槛,百亿市场空间可期 目前确定的纳入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的企业门槛为年度二氧化碳排放当量2.6 万吨,折合综合能耗约1 万吨标准煤。若以2016 年发电煤耗295 克/千瓦时为基数计算,该门槛对应发电企业年发电量约3390 万千瓦时。目前发电行业纳入碳市场的企业1700 多家,排放量超30 亿吨。根据绿金委碳金融工作组测算结果,全国碳市场碳配额现货交易规模,中值约150-300 亿元。 碳市场建设对发电行业的影响仍以长期为主,火电龙头企业有望受益 碳市场建设的短期任务包括2016、2017 年历史数据报送、核算与核查工作, 配额分配工作等,我们认为其短期内对发电行业的影响有限。从长期看,由于发电行业采取基准线法设定和分配碳配额,碳配额数由行业碳排放强度基准值和企业活动水平决定。因此,装机质量高、度电碳排放水平低的发电企业将获得更多的发电量和碳配额。我们以控股煤电装机和供电煤耗为划分维度,以2016 年全国平均供电煤耗312 克/千瓦时为基准线,梳理了火电行业上市公司,结果表明电力央企上市公司和地方火电龙头公司有望长期受益于碳市场建设。 投资建议 目前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处于启动初期,短期建议关注具备碳交易指标审定和核查资格的华测检测、以及布局碳资产管理业务的置信电气等;长期建议关注煤电机组装机质量高、煤耗水平低的火电公司,如电力央企上市公司华能国际、国电电力、大唐发电、华电国际等,以及地方火电龙头公司申能股份、浙能电力等。 风险提示 碳市场建设进度低于预期,碳交易法律体系执行力度不及预期,碳配额价格低于预期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