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600030)2017年半年报点评:投资及大宗贸易拉动业绩回暖
投资类业务和大宗商品贸易拉动业绩回暖 2017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增速同比下降6.02%,但整体仍跑赢行业(同比-11.55%)。分地域来看,境外业务实现收入28.13亿元,同比增长38.13%,收入占比提升至15.05%。分行业来看:经纪、资管、投行均受资本市场环境低迷与政策收紧的影响,收入同比有所下滑;自营和其他业务出现同比上涨。其中,其他业务因子公司中信证券投资的大宗商品贸易销售异军突起,上半年实现收入41.95亿元,同比大增144.67%。截止报告期末,公司经纪、投行、资管、自营和其他类业务的收入占比分别为27.73%、9.86%、17.70%、16.83%和27.87%。 经纪:努力做大规模,市占率稳定 2017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证券经纪业务收入51.83亿元,同比-13.17%。其中代理买卖股基交易额6.08万亿元,同比-18.06%,市占率5.72%,行业第二,与去年持平;母公司口径佣金率为3.40%%,同比下滑0.23bp,与行业佣金率基本一致。 上半年新增客户65万户,新增客户资产3369亿元。截止报告期末,公司经纪业务零售客户超过730万户,一般法人机构客户3.2万户(同比+23%)。与此同时,公司证券营业部由去年同期的252家增加25家至277家,网点布局持续完善。 投行:全业务线的攻守,市占稳定但收入同比下滑较多 截止上半年末,公司投行业务收入18.44亿元,同比-37.80%。其中,股权承销金额市占率达到13.51%,行业第一,同比+1.75bp。IPO主承销金额71.81亿元,同比+263.59%。截至8月25日,公司尚有37家已上会项目储备,排名第一。增发受政策收紧影响,主承销金额仅为1062.76亿元,同比-26.64%。上半年,公司债券主承销金额1996.52亿元,同比微增5.19%,市占率4.34%,排名第一。除了公司债承销金额和数量同比下降明显外,其余品种均实现正增长。其中,ABS承销金额同比+61.51%,市占率维持13.49%,行业排名第二。财务顾问方面,上半年公司参与完成A股重大资产重组交易规模957.82亿元,虽同比-19.98%,但仍保持行业第一,所完成的宝钢兼并武钢、深圳地铁收购万科A股等案例进一步巩固了公司的行业地位。 资管:券商主动资管规模优势明显,华夏公募净利下滑影响业绩 上半年公司实现资产管理业务收入33.10亿元,同比下降7.60%,主因华夏基金子公司净利同比下滑较大。公司券商资管业务继续坚持"立足机构、做大平台"的发展路径,上半年末资产管理规模为1.87万亿元,行业第一,同比增长20.62%,较年初下降2.60%。其中,主动管理资管规模达6395.91亿元,同比+15.10%,比行业第二名的广发证券(000776.SZ)高79.71%(广发证券2017年上半年主动管理资管规模同比下降23.48%)。截止报告期末,公司主动资管规模占比约为34%,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截止2017年上半年末,子公司华夏基金(控股62.20%)管理资产规模8364.15亿元,同比-12.24%,主要因为公募基金资管规模同比-33.68%。上半年华夏基金营收同比下降22.39%,净利润同比下降23.39%。 资本中介业务:三大产品矩阵逐渐完善,规模优势持续 公司资本中介类业务已经形成包括股权融资类、场外衍生品和做市交易类三大产品的矩阵,在市场上具有明显的规模优势。上半年公司股票质押回购余额676.87亿元,同比+20.01%,市占率由去年同期的6.51%升至9.73%,行业第一;公司利率产品销售总规模行业第一;场外大宗商品做市交易量行业第一;两融余额613.28亿元,同比-2.15%,市占率6.97%,行业第一。 证券自营:开展多元化投资策略,投资收益率改善 上半年公司实现证券投资业务收入31.47亿元,同比+27.33%,主要因为积极开拓多市场、多元化的投资策略,有效分散了投资风险,丰富了收益来源。根据我们测算,2017年上半年公司自营盘平均规模为2397亿元,同比上涨2.28%。其中,权益类占比变化不大,约13.3%,固收类占比下降约10个百分点至43.36%,其他类投资上升约10个百分点至43.34%。2017年上半年公司证券投资收益率大约为1.88%,较上年同期改善明显。 投资建议: 由于近期市场成交热情有所恢复,券商估值整体性得到一定提升。截止报告发布日,公司估值水平处于历史中等水平。我们认为在严监管的大环境下,收入来源多元化、风控主动性积极的大型综合类券商将长期受益。我们预测中信证券2017年和2018年EPS分别为1.02元和1.06元;BVPS分别为12.55元和13.33元。维持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经济下行,投融资需求放缓;资金面流动性紧缩;政策面继续强监管,投资热情回落等。 |